48. 皇权延续和朱标 【唐高宗李治:朕……_历史直播通诸朝
笔趣阁 > 历史直播通诸朝 > 48. 皇权延续和朱标 【唐高宗李治:朕…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8. 皇权延续和朱标 【唐高宗李治:朕……

  唐高宗李治朕没什么好问的,朕驾崩之后,皇后上位是她的本事,成王败寇,自古以来都是这样。

  李二凤看着稚奴的话,不知怎么回事,心里突然有些不舒服。

  他怎么从稚奴的语气中,听出了一种命不久矣的释然之感

  唐太宗李二凤稚奴那边如今是什么时候

  李治被父皇的话问的一愣,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了起来。

  唐高宗李治父父皇,如今是公元670年。

  李二凤思索了片刻后,就想起了前面天幕所说的稚奴去世的时间。

  他记得是说的五十六岁,稚奴是贞观二年出生的,那就是公元628年,加上五十六,最后是683年,距离670年可还有十多年啊怎么稚奴的语气听着不太对劲

  但是现在李二凤又不好多问,人太多,他还是想给儿子留些脸面在。

  则天皇帝武曌既然高宗皇帝无可问之言,那就该朕了

  在座的诸位皇帝,如何能让武氏一族顺利延续

  汉武帝刘彻你这个延续是指家族延续还是皇位延续

  也不怪刘彻会问出这句话,他可是知道则天女帝晚年被自己的儿子联手大臣给逼迫退了位的,说到底则天女帝并不是心甘情愿退位的,如今她有了选择,肯定也是想改变这个结局的,端看她能不能在唐太宗和唐高宗面前大方承认自己的野心了。

  虽说不是在同一个时间线,但三人的关系错综复杂,也许则天女帝还有点顾及

  然而武曌的回答,让刘彻微微有些惊讶,因为在他说话后,武曌直接就大方承认了,丝毫没有半点迟疑。

  则天女帝武曌当然是皇位的延续

  都说了成王败寇

  能做皇亲贵胄,为何还要做回外戚

  这话一出,李二凤也没有出来反驳什么。就如武曌所说,能让后代做皇帝,为何还会甘愿退出去。

  历史上的武曌能将江山还给李家,那是因为被儿子逼迫,根本就不是自愿的,现在有了其他的选择,肯定是率先解决这个问题了。

  是人都有野心,只不过与野心想匹配的能力者,那是少之又少,既然都成功了,那为什么不做的更绝一点

  换做是他处在武曌的那个位置,只会做的比她更干净,毕竟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

  始皇嬴政那就要看你在朝中的支持者如何了

  如果过半,且能力也出色,那就直接动手,不需要过问朝臣的意见,将之你看好的武氏后代立为太子,并加之为其拉拢势力。

  如果朝臣处于观望状态,那就徐徐图之,多寻找有能的文臣武将,自己培养势力。

  汉武帝刘彻朕觉得有点难度,女子之身本就诸多不便,且李家已经掌管天下多年,手里的根基那比之则天女帝深厚了不知道多少倍,妄想短短几十年推翻李家的统治,扶持一个外戚子弟登基,朕觉得吧,也许则天女帝从新找人生个孩子,然后再扶持他登基都比这容易。

  汉昭烈帝刘备说到底,还是因为唐朝并没有覆灭,只是改了国号,根基还是在李家,这跟灭国又建立新的政权不一样。

  想要皇位长久延续在武氏一族,拉拢、联姻,总之将势力全部划分到武氏那边,说不定还有两分可能。

  魏文帝曹丕哪用得着那么麻烦了,杀光李家的后代也能行,不过你要有这样的能力才行

  明成祖朱棣先控制住李隆基也成,没有罪魁祸首,政变应该很容易压下去。

  前提是你自己大权在握,军符在手。

  康熙玄烨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

  既然都已经登基了,那就把事情处理干净别心软

  武曌认真的考虑了大家说的几种方法,发现都不怎么容易实现。

  她如今贵为皇帝,但那些个世家大族并不是很买账,想要联姻拉拢,可以啊,送出来的都是庶子庶女,或者不受宠的。

  至于杀光李家后代什么的,她怕是刚动手,就会被底下的人联手给造反。

  说来说去,目前最好的办法,居然是控制住李隆基

  不过如今的李隆基才五六岁,控制那么大点孩子能做什么

  且如今知道李隆基是潜龙的不在少数,朝中的大臣怕是对她早有防备。

  既然如此,那不如先稳住收拢兵权,然后再来慢慢谋划

  既然已经知道李隆基以后会动手,那么她就时刻派人去盯着他么得动向,还是其他几位大臣的,将之主动权牢牢得罪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  宋太、祖赵匡胤都说完了,是不是该朕了

  朕也想问问,后世之中,朕的子嗣那个评价最高。

  赵匡胤现在对于选谁做继承人那是头疼的很,他宁愿出去打仗,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头疼。

  但是偏偏这个问题又绕不过去。

  现在好了,有这么多人出主意,他绝对能远处最适合的继承人

  不过他现在就两个儿子,是不是太少了一点儿

  明仁宗朱高炽次子赵德昭,因为宋太、祖长子早夭,所以赵德昭也是长子,但其因为父亲的责骂自杀而亡,可见其心性懦弱,并不适合作为皇帝。

  至于最后一个儿子赵德芳,史书没有太多的记载,因为其二十二就病逝了,所以合不合适不太清楚。

  康熙玄烨如果两个人硬要比较,还是赵德芳好一些,史书上至少没什么过激的评价,除了死的太早外,怎么看都比因为责骂而自杀的赵德昭强一些。

  矮子里面拔高个,反正也就这一个还算勉强。

  满怀开心的赵匡胤,被后面的皇帝一顿痛击。

  德昭居然是这么没的

  他怎么不知道德昭的心思这般脆弱

  “来人”

  “官家有何吩咐”

  “去把二皇子和四皇子请来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明成祖朱棣父皇,你不出来朕就开始了。

  说话之前朱棣还喊了喊自己的父皇,因为前面看见过他说话,所以朱棣并没有直接就开始。

  明太、祖朱元璋还算你小子识趣

  朱元璋一心二用的跟大臣们商议着事情,所以前面才没有时间去讨论他们说的那些东西,但该记下的东西,却一点儿也没少。

  明太、祖朱元璋朕想知道太子朱标的生平

  前面朱元璋知道了太子会早逝,但具体的并不怎么清楚,所以才会有这个问题出现。

  只要他搞清楚了太子的生平,知道了他后面的情况,那他就可以平安的让太子活下来

  另一边的朱棣在看到的父皇的话后,第一时间就猜出来了父皇的想法。

  但朱棣并没有想要隐瞒什么,大哥于他,是位很好的兄长,如果在另一个时间线内,大哥能顺利的活下来,哪怕改变另一个自己的结局也在所不惜。

  因为他知道大哥值得,他会是一位很好的帝王

  明成祖朱棣那朕就从父皇登基开始说起。

  洪武元年,明太、祖称帝,大哥被立为皇太子,时年中书省、都督府成立,下面的人请求立太子为中书令,明太、祖宗用其年未长,学未充为由拒绝了,想要让太子更多的锻炼。

  并为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,辅导太子。

 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为太子少师,右丞相徐达为太子少傅,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为太子少保,右都督冯胜为右詹事,还有其他无数的能臣同时辅佐。

  洪武四年四月,大哥与常遇春之女成婚,洪武七年大哥的长子朱雄英出生,洪武十年次子朱允炆出生,时年大哥二十二岁。

  明太、祖便开始有意锻炼太子,让其上手处理朝政,其后父子两人曾多次政见不合。

  但因为对其太子的疼爱,明太、祖往往会选择轻拿轻放。

 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,明太、祖命太子前往关中和洛阳视察,太子欲定都洛阳,但在其回来不久后就生了病,此事也不得不搁浅了下来。

 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,太子病逝,八月葬于孝陵东侧,谥号“懿文太子”。

  朱棣在说完后,眼中有些难以诉说的东西,他依稀还记得,在大哥在在世的时候,每每父皇对他们兄弟生了气,最后大哥总是会找出来劝说父皇,让他们免于责罚。

  但就是这么好的大哥,却偏偏英年早逝。

  他当初本就没想着篡侄子的位,但偏偏他要赶尽杀绝,一点儿都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仁和友爱之风。

  如果上位的是大哥,他二话不说,想要什么,他都会替大哥完成,且大哥也从不会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,就弑杀自己的兄弟的。

  所以侄子的结局,只能说是咎由自取

  明成祖朱棣父皇,大哥如今可还好

  明太、祖朱元璋怎么不好

  朕会让太子长久的活下去

  活到看着大明成为盛世的那一天

  康熙玄烨懿文太子的确有些可惜。

  康熙对于明太、祖宠爱太子的心,其实很能理解的,毕竟他也是宠爱太子的。

  不同的是,他的太子活的太久,以至于被后期的他给废了,但是康熙要说后悔什么的,那也没有多少。

  他相信自己不会无缘无故的二废太子,即便他晚年可能的确有些提防太子,但也不会视大清的未来于无物。

  等轮到他的时候,他要不要也问问

  看他在想什么

  大清就是最后一个朝代了,他如果我要问大清的未来,除了天幕之人,没有谁会知道。

  康熙有些疲惫的闭上了眼睛。

  不能问未来,这让康熙很失望。

  而且大清不管是发展还是其他的东西,都比之历史上的朝代发展的更好,他能有什么问的

  失策了

  他要仔细想想,他还有什么能问的

  才不能白白的浪费了这次的机会。,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ge84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ge84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